How the U.S. will get a third of its energy from wind by midcentury

2014.10.20 作者:Herman K. Trabish 譯/小柯

 

作者簡介:Herman K. Trabish是一位開業已25年的華盛頓脊椎神經科醫生,但幾年前他明白單靠自己的策略來挽救地球緩不濟急。無意中他湊巧讀了Daniel Yergin深入探討石油業血腥殘暴歷史的書籍「The Prize」,啟發他所著的「Oil In Their Blood」,一本關於兩個石油業家族三代的歷史小說,仍在等待一個快樂結局。

 

Paul MacCready指導Trabish關於令人驚駭的能源歷史,也是現代再生能源產業的發起之父。之後他倆的師生關係維持五年並獨力營運NewEnergyNews (http://www.newenergynews.net) 部落格。在極其寬容大度的編輯團隊監督下,Trabish極力在Utility Dive上持續對能源發電議題一展長才。

Utility Dive是一個新聞網站,發布最新新聞與分析,為專家報導迅速又即時的電力產業概況。

 

 

正文開始:

Wind power doubles by 2020, doubles again by 2030, and almost doubles again by 2050

風能產量將在2020年前加倍,在2030年前再度加倍,且在2050年前幾乎再加倍。

New numbers from the Department of Energy put U.S. wind’s share of the country’s electricity production in 2020 at 10%, up from 2013’s 4.5%.

美國能源部提出新數據,將美國風能的電力產量佔比由2013年的4.5%拉高到2020年的10%。

honkwu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作者  honkwun (反皮草 拒絕血腥時尚)                       看板  Japan_Travel
 標題  Re: [文章] 日本輻污食品事件(下)標準與風險
 時間  Wed Nov  5 20:32:50 2014
───────────────────────────────────────


因為我很少來日旅版,上次回應到一定時間後,
覺得沒什麼人就沒回頭了。不好意思。

※ 引述《shadomun (影月)》之銘言:
: 1. ICRP 報告裡舉例一次吃1000Bq和每天吃1Bq吃一千天的差異,主要是在描述:即使是
: 總Bq數一樣,也會因為半衰期的變化而導致不同的劑量時間函數,跟該文想要表達的
: 意思完全不同。
: 2. ICRP舉了「車諾比」的例子。災後20年,在車諾比周圍的人每天吃的東西大約10-20Bq
: ,有時候會不小心吃到幾百Bq的食物,結果造成了多大的劑量呢?0.1mSv,你沒看錯,就
: 是0.1mSv,微不足道的0.1mSv。有非常少數的人每天都吃幾百Bq,結果....得到個位數
: mSv的劑量。 = =

謝謝你用心地查資料參與討論。<(_ _)>

先說,關於輻射傷害的前提或立基點有很多,
不同前提下,限於篇幅無法一一交待之下(或者對讀者太細微),
容易會讓人感覺到「為什麼是這樣敘述?跟我知道的完全不同。」

在可能還是解釋不夠周全的狀況下,
試著單刀直入(粗略地)解釋:


在講核災、核輻射污染時,放射性核種會造成兩種風險,

一是放射性核種(如銫137)所放出的"放射線"帶來的損害;
二是放射性核種本身,因為活性不同,被細胞吸收後的損害。

honkwu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BNEF: Renewable Energy’s About To Dominate Global Power Investments  2014.07.01

作者:Silvio Marcacci 譯/小柯  (在臉書上轉載:請以摘要、選段落而非全文搭配連結貼出;感謝。)

 

若你對每天讀到全球再生能源快速成長的新頭條感到厭倦,這兒有壞消息──它們只會一直持續增長而已。

彭博新能源財經在「2030市場展望(2030 Market Outlook)」報告中預估,未來15年裡,再生能源在七點七兆美元的新電廠投資中占達65%,在所有新建容量中占60%。

彭博新能源財經的展望報告為全球能源組合劃開了分水嶺──不只是我們取電的方式開始轉型,也劃分了全球二氧化碳排放的尖峰與停滯期­。但也許最好的是,彭博新能源財經對再生能源發電的預估涵蓋了同時期對運輸產業的預測,意指快速的除碳化近在眼前了。

 

honkwu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Which Is More Scalable, Nuclear Energy Or Wind Energy?

2014.08.22

Answer by Mike Barnard, Senior Fellow – Wind, E&PI, on Quora

*來源:富比士 譯:小柯 (在臉書上轉載:請以摘要、選段落而非全文搭配連結貼出;感謝。)

摘要:基於過往的經驗來看,風能比核能更有規模化的潛力。

中國是核能與風能大型規模化對決的競技實驗場。在中國,用電需求與發電量之間的鴻溝深不可測。它幾乎能無視民主與社會許可來興建核電廠。它也正同時盡快趕工興建風場與核電廠,一直力圖在大約同樣的時程內為兩種能源擘畫速成藍圖。它也持續為核能排除監管所需的許多繁文縟節。

honkwu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板主只是對大一生DIY核融合反應的新聞有興趣,便問了身邊唸核科學的朋友,他不想露面,用筆名寫一下。相關專有名詞不要問我,不是我寫的,我也不懂這個,但看一看還是覺得有獲得一些解釋。

文/酷襪 變太郎

 

一、 http://www.appledaily.com.tw/realtimenews/article/strange/20140624/421839/ 原能會副主委周源卿表示,核融合是需要經過很嚴格的操作和條件,離子密度要很高,約10的10幾次方,且溫度要在1億度以上,一般環境要構成這些要件並不容易,國外很多這種傳言,後來也都證明不是真的。

二、這位學生竟然用抽真空,根本南轅北轍。加大壓力要利於核融合,還抽真空,真的沒道理,抽真空只會碰撞機率下降到不能核融合;太陽之所以天天在核融合,就是自己重力場重,原子被擠到只剩核碰核,電子都被擠到不知道跑哪去,才有機會核融合;抽真空很難找到另1個核,是否很困難核融合?

三、http://zh.wikipedia.org/wiki/%E5%86%B7%E6%A0%B8%E8%9E%8D%E5%90%88 當時有許多科學家努力重複[常溫和融合]實驗,卻發現無法再現一樣的結果。人們對[常溫核融合]最大的責難集中在其實驗的低重複性和核反應產物不匹配兩點上。這個學生更是沒有突破國外被質疑的[常溫核融合]證明。

四、 http://ja.wikipedia.org/wiki/%E5%8E%9F%E5%AD%90%E6%A0%B8%E8%9E%8D%E5%90%88#.E6.81.92.E6.98.9F.E3.81.A7.E3.81.AE.E5.8F.8D.E5.BF.9C 科學必須驗證,在Mobile01都沒有證明哪個要點是核融合跡象,只有肉眼顏色?也不測光能譜?沒有估用多少能量?得效能多少能量,有多少%進行D-D反應,這是核融合實驗的重心;拿多少電能量做科學的實驗(買賣),必需拿出有核融合的驗證(收據)的,只提到入不敷出,也要數字說明。

五、http://zh.wikipedia.org/wiki/%E7%A3%81%E7%BA%A6%E6%9D%9F%E6%A0%B8%E8%81%9A%E5%8F%98 看起來覺得是熱電漿;原子的電子層的被高壓激發游離成原子核,電子由激態回歸基態釋放能,文章說是幾億度火球請偵測!真空很難有火球,燒誰?簡單說他拿普通水的氫再做實驗,能否做個簡單比對說不行的實驗也沒有!

六、本[常溫核融合]的實驗不斷提到,不會用太多量,怕臨界鍊反應?因為國外跟本做不到鍊反應﹗是否跟本連核反應都做不到,所以很安全無法發生危害?

七、科學本來就要驗證才能發表,這麼便宜能用,恐怖組織用這個做氫彈多方便,北韓還要跟臺灣要廢核料幹嘛?都敢抗衡美國,沒經費做這個?

 

honkwu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2